绘本详情

唐诗三百首(全本 无障碍阅读本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家长用书暂无设置

书架位置E5

书位号暂无

馆内编码680101049

绘本作者蘅塘退士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绘本音频

绘本简介

\n

\n

\n

\n


\n

◆入选教育新编语文教材指定阅读书目,语文新课标阅读指定书目

\n

◆Z好的唐诗选本,几百年家喻户晓,堪称唐诗中的《诗经》

\n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蘅塘退士语)

\n

◆无障碍阅读本

\n


全书由孙洙(即蘅塘退士)与他的继室夫人徐兰英编选,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编辑完成,书的题目有的说脱胎于民谚“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有的说取自“诗三百”,说法各不相同。《唐诗三百首》共选入唐代诗人77位,计311首诗,其中五言古诗33首,乐府46首,七言古诗28首,七言律诗50首,五言绝句29首,七言绝句51首,诸诗配有注释和评点。

\n

  五言古诗简称五古,是唐代诗坛较为流行的体裁。唐人五古笔力豪纵,气象万千,直接用于叙事、抒情、议论、写景,使其功能得到了空前的发挥,其代表作家有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韦应物等。

\n

  七言古诗简称七古,起源于战国时期,甚至更早。现在公认Z早的、Z完整的七古是曹丕的《燕歌行》。南北朝时期,鲍照致力于七古创作,将之衍变成一种充满活力的诗体。唐代七古显示出大唐宏放的气象,手法多样,深沉开阔,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韩愈等。

\n

  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是律诗的一种。五律源于五言古体,风格峻整,音律雄浑,含蓄深厚,成为唐人应制、应试以及日常生活中普遍采用的诗歌题材。唐代五律名家数不胜数,以王昌龄、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刘长卿成就为大。

\n

  七言律诗简称七律,是近体诗的一种,格律要求与五律相同。七律源于七言古体,在初唐时期渐成规模,至杜甫臻至炉火纯青。有唐一代,七律圣手有王维、杜甫、李商隐、杜牧、罗隐等,风华绝代,辉映古今。

\n

  五七言绝句简称五绝和七绝,都是古典诗体中绝句的一种。五绝起源于汉,七绝起源于六朝,两者都在齐梁时期成型,初唐阶段成熟。唐代绝句气象高远,率真自然,达到了吟诵自由化的Z高峰,名家有李白、王维、王昌龄、韦应物、杜牧、刘禹锡等人。

\n


蘅塘退士(1711~1778),清朝人,原名孙洙,字临西,江苏无锡人,《唐诗三百首》的编选者。他自幼家贫,性敏好学,寒冬腊月读书时,常握一木,谓木能生火可敌寒。经历乾隆九年(1744)他考中顺天举人,授景山官学教习,出任上元县教谕。乾隆十六年(1751)他得中进士,1752年-1754年任大城知县,卢龙知县。后遭人谗陷罢官,平复后任山东邹平知县。乾隆二十五年(1760)、二十七年(1762)两次主持乡试,推掖名士。他为官清廉如水,爱民如子,又勤勉好学,书似欧阳询,诗宗杜工部,著有《蘅塘漫稿》

序言

\n

蘅塘退士原序

\n

卷一 五言古诗

\n

感遇二首

\n

其一

\n

其二

\n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n

月下独酌

\n

春思

\n

望岳

\n

赠卫八处士

\n

佳人

\n

梦李白二首

\n

其一

\n

其二

\n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n

送别

\n

青溪

\n

渭川田家

\n

西施咏

\n

秋登兰山寄张五

\n

夏日南亭怀辛大

\n

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n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n

寻西山隐者不遇

\n

春泛若耶溪

\n

宿王昌龄隐居

\n

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n

贼退示官吏并序

\n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n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n

寄全椒山中道士

\n

长安遇冯著

\n

夕次盱眙县

\n

东郊

\n

送杨氏女

\n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n

溪居

\n

卷二 五言乐府

\n

塞上曲

\n

塞下曲

\n

关山月

\n

子夜吴歌

\n

长干行

\n

列女操

\n

游子吟

\n

卷三 七言古诗

\n

登幽州台歌

\n

古意

\n

送陈章甫

\n

琴歌

\n

听董大弹胡笳弄兼寄语房给事

\n

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n

夜归鹿门歌

\n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n

梦游天姥吟留别

\n

金陵酒肆留别

\n

宣州谢緿楼饯别校书叔云

\n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n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n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n

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n

丹青引 赠曹将军霸

\n

寄韩谏议注

\n

古柏行

\n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

\n

石鱼湖上醉歌 并序

\n

山石

\n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n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n

石鼓歌

\n

渔翁

\n

长恨歌

\n

琵琶行并序

\n

韩碑

\n

卷四 七言乐府

\n

燕歌行并序

\n

古从军行

\n

洛阳女儿行

\n

老将行

\n

桃源行

\n

蜀道难

\n

长相思二首

\n

其一

\n

其二

\n

行路难

\n

将进酒

\n

兵车行

\n

丽人行

\n

哀江头

\n

哀王孙

\n

卷五 五言律诗

\n

经鲁祭孔子而叹之

\n

望月怀远

\n

杜少府之任蜀州

\n

在狱咏蝉并序

\n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n

杂诗

\n

题大庾岭北驿

\n

次北固山下

\n

破山寺后禅院

\n

寄左省杜拾遗

\n

赠孟浩然

\n

渡荆门送别

\n

送友人

\n

听蜀僧濬弹琴

\n

夜泊牛渚怀古

\n

春望

\n

月夜

\n

春宿左省

\n

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乾元初,从左拾遗移华州掾,与亲故别,因出此门,有悲往事

\n

月夜忆舍弟

\n

天末怀李白

\n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n

别房太尉墓

\n

旅夜书怀

\n

登岳阳楼

\n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n

山居秋暝

\n

归嵩山作

\n

终南山

\n

酬张少府

\n

过香积寺

\n

送梓州李使君

\n

汉江临眺

\n

终南别业

\n

临洞庭上张丞相

\n

与诸子登岘山

\n

宴梅道士山房

\n

岁暮归南山

\n

过故人庄

\n

秦中寄远上人

\n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n

留别王维

\n

早寒有怀

\n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n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n

饯别王十一南游

\n

寻南溪常道士

\n

新年作

\n

送僧归日本

\n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n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n

赋得暮雨送李曹

\n

酬程近秋夜即事见赠

\n

阙题

\n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n

送李端

\n

喜见外弟又言别

\n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n

喜外弟卢纶见宿

\n

贼平后送人北归

\n

蜀先主庙

\n

没蕃故人

\n

\n

旅宿

\n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n

早秋

\n

\n

风雨

\n

落花

\n

凉思

\n

北青萝

\n

送人东游

\n

灞上秋居

\n

楚江怀古

\n

书边事

\n

除夜有怀

\n

孤雁

\n

春宫怨

\n

章台夜思

\n

寻陆鸿渐不遇

\n

卷六 七言律诗

\n

黄鹤楼

\n

行经华阴

\n

望蓟门

\n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

\n

送魏万之京

\n

登金陵凤凰台

\n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n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n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n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n

积雨辋川庄作

\n

赠郭给事

\n

蜀相

\n

客至

\n

野望

\n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n

登高

\n

登楼

\n

宿府

\n

阁夜

\n

咏怀古迹五首

\n

\n

\n

\n

\n

\n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n

长沙过贾谊宅

\n

自夏口至鹦鹉洲望岳阳寄元中丞

\n

赠阙下裴舍人

\n

寄李儋元锡

\n

同题仙游观

\n

春思

\n

晚次鄂州

\n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n

西塞山怀古

\n

遣悲怀三首

\n

\n

\n

\n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于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絡弟妹

\n

锦瑟

\n

无题

\n

隋宫

\n

无题二首

\n

\n

\n

筹笔驿

\n

无题

\n

春雨

\n

无题二首

\n

\n

\n

利州南渡

\n

苏武庙

\n

宫词

\n

贫女

\n

卷七 七言乐府

\n

独不见

\n

卷八 五言绝句

\n

鹿柴

\n

竹里馆

\n

送别

\n

相思

\n

杂诗

\n

送崔九Y18

\n

终南望余雪

\n

宿建德江

\n

春晓

\n

静夜思

\n

怨情

\n

八阵图

\n

登鹳雀楼

\n

送灵澈

\n

弹琴

\n

送上人

\n

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

\n

听筝

\n

新嫁娘

\n

玉台体

\n

江雪

\n

行宫

\n

问刘十九

\n

何满子

\n

登乐游原

\n

寻隐者不遇

\n

渡汉江

\n

春怨

\n

哥舒歌

\n

卷九 五言乐府

\n

长干行二首

\n

其一

\n

其二

\n

玉阶怨

\n

塞下曲四首

\n

其一

\n

其二

\n

其三

\n

其四

\n

江南曲

\n

卷十 七言绝句

\n

回乡偶书

\n

桃花溪

\n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n

芙蓉楼送辛渐

\n

闺怨

\n

春宫怨

\n

凉州曲

\n

送孟浩然之广陵

\n

下江陵

\n

逢入京使

\n

江南逢李龟年

\n

滁州西涧

\n

枫桥夜泊

\n

寒食

\n

月夜

\n

春怨

\n

征人怨

\n

宫词

\n

夜上受降城闻笛

\n

乌衣巷

\n

春词

\n

宫词

\n

赠内人

\n

集灵台二首

\n

其一

\n

其二

\n

题金陵渡

\n

宫中词

\n

近试上张水部

\n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n

赤壁

\n

泊秦淮

\n

寄扬州韩绰判官

\n

遣怀

\n

秋夕

\n

赠别二首

\n

其一

\n

其二

\n

金谷园

\n

夜雨寄北

\n

寄令狐郎中

\n

为有

\n

隋宫

\n

瑶池

\n

嫦娥

\n

贾生

\n

瑶瑟怨

\n

马嵬坡

\n

已凉

\n

金陵图

\n

陇西行

\n

寄人

\n

杂诗

\n

卷十一 七言乐府

\n

渭城曲

\n

秋夜曲

\n

长信怨

\n

出塞

\n

清平调词三首

\n

其一

\n

其二

\n

其三

\n

出塞

\n

金缕衣

\n


卷一 五言古诗

\n

  感 遇①二首

\n

  张九龄②

\n

  其 一

\n

  兰叶春葳蕤③,兰草在春天枝叶纷披,

\n

  桂华秋皎洁④。桂花在秋天清雅皎洁。

\n

  欣欣此生意⑤,欣欣向荣充满着生机,

\n

  自尔为佳节⑥。春秋自然成为好季节。

\n

  谁知林栖者⑦,谁想到那些林中隐士,

\n

  闻风坐相悦⑧。闻到了芳香满怀喜悦。

\n

  草木有本心⑨,草木的芬芳出于本性,

\n

  何求美人折。哪里希望美人赏识攀折!

\n

  

\n

  【注释】

\n

  ①感遇:古诗题,泛指心有所感,借物寓言,抒发其意。②张九龄(678—740),

\n

  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武则天长安元年(702)中进士,玄宗时累官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迁中书令,是唐代著名的宰相。后因受到李林甫的毁谤和排挤,被贬为荆州长史。他的诗诗风清雅,托寄深远。著有《曲江集》。《全唐诗》存诗三卷。③兰:指兰草,亦称泽兰,其叶有香气。葳蕤(wēi ruí威、锐阳):草木华垂,枝叶纷披。④桂华:桂花。⑤欣欣:欣欣向荣,形容草木茂盛,泛指蓬勃发展。生意:生机。⑥自尔:自然。⑦林栖者:山林隐士。⑧闻风:从风中闻到芳香。坐:因。⑨本心:草木的根干心蕊,借喻本性。

\n

  

\n

  【欣赏】

\n

  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的《感遇》诗十二首,朴素遒劲,寄慨遥深。此为第一首,诗以比兴手法来描写兰逢春而葳蕤,桂遇秋而皎洁是出自它们的本性,而并非为了博得美人的折取欣赏。诗人以此来比喻贤人的洁身自好,进德修业,也只是尽他作为一个人的本分,而并非借此来博得外界的称誉提拔,以求富贵利达,更不希望别人来摧折他的“本心”。全诗脉络清晰,结构严谨,而且做到了意尽词尽,无一字落空。

\n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①

\n

  李 白②

\n

  暮从碧山下,暮色苍茫从青山上下来,

\n

  山月随人归。山月好像随着人一路同归。

\n

  却顾所来径③,回望来时走的山间小路,

\n

  苍苍横翠微。莽莽苍苍横着一派青翠。

\n

  相携及田家④,路遇山人相携来到他家,

\n

  童稚开荆扉⑤。小童为我急忙打开柴门。

\n

  绿竹入幽径,穿过竹林进入幽静小路,

\n

  青萝拂行衣⑥。青萝不时轻拂我的衣襟。

\n

  欢言得所憩⑦,欢言得到这美好的栖居,

\n

  美酒聊共挥⑧。畅饮美酒宾主频频举杯。

\n

  长歌吟松风⑨,放声长歌风入松的曲调,

\n

  曲尽河星稀。曲罢银河之中星辰稀少。

\n

  我醉君复乐,我已醉酒他还那么高兴,

\n

  陶然共忘机。欢乐中忘了世俗的名利。

\n

  

\n

  【注释】

\n

  ①终南山:即秦岭,在今陕西西安市南,唐代士人多隐居于此。过:拜访。斛(hú胡)斯山人:复姓斛斯的隐士。②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附近)。幼年时他居住在蜀中(今四川江油)。李白青少年时期游历了蜀中名川大山。他虽受过儒家的传统文化教育,但受道家思想的影响较深。天宝初曾一度受荐被召入京,供奉翰林。但李白不满于这种仅给唐玄宗写点词章的“供奉”生活,又蔑视权贵,遭同僚谗毁,不到两年便被“赐金放还”。此后他长期漂泊,浪迹江湖,度过了他光彩而又坎坷的一生。他的诗歌大都充满了积极进取的乐观精神,感情奔放,构思奇特,变化莫测,完全摆脱了诗律的羁绊,形成了他特有的飘逸、雄、瑰丽的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被世人誉为“诗仙”。有《李太白全集》三十卷传世。③却顾:回头望。④相携:手拉着手。⑤荆扉(fēi非):柴门。⑥青萝:即女萝,一种蔓生植物,枝叶常自树梢悬垂。行衣:行人的衣服。⑦憩(qì气):休息。⑧挥:举杯,此处为尽情饮酒之意。⑨松风:古琴曲名,即《风入松》,此处为双关用法,有歌声与松风交响的意思。

\n

  

\n

  【欣赏】

\n

  这首五言古诗,色彩清丽又神情飞扬,浑然无迹,自然天成。李白作此诗时,正在长安供奉翰林。诗人在月夜到长安南面的终南山去造访一位姓斛斯的隐士。诗的前四句描绘出了诗人在暮色苍茫中所见的山林美景,旖旎山色,使他迷恋不已的喜悦之情。诗人漫步山径,得遇知己,高兴之际,相携回到田家庭园。因而欢言笑谈,美酒共挥。一个“挥”字写出了李白畅怀豪饮的神情。酒醉情浓,放声长歌,直唱到天河群星疏落,籁寂更深。最后,从美酒共挥,转到“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写出酒后的风味,陶陶然把人世的机巧之心一扫而空,显得淡泊而恬远,是一首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的优美的田园诗。

\n


序言(节选)

\n

  诗歌,是中国古典文学花园中一朵美丽的奇葩,这朵奇葩绽放出最璀璨的光芒,是在我国的唐朝。鲁迅先生说:“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在唐朝,诗歌诸体皆备,诗坛人才辈出。五七言古体诗丰满成熟,五七言近体诗由唐代所创造并成为以后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律绝近体诗也展露出夺人的光彩。诗歌体式的异彩纷呈,也促进了“各领风骚数百年”的诗人层出不穷。既有想象瑰丽奇特、语言豪放浪漫的“诗仙”李白,也有敢于直陈时政弊端、语言犀利的“诗圣”杜甫,还有用语冷峻、奇崛的“诗囚”贾岛……诗的内容也无所不包,从中既可窥到唐朝的时代风貌、社会风情,也可感觉到唐人的人生意识、生命追求、对生活的种种感悟,甚至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和酸甜苦辣。正是如此,唐诗才有着长久的生命力,以至于人们要学习中国古典诗歌,几乎无一不是从唐诗开始。阅读这些字字珠玑的佳篇,既可领略到中国古典诗歌

\n

  的优美,又能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n

  唐朝众多的诗人留下了数量可观的作品,现存的《全唐诗》、《续全唐诗》有五万一千多首,如果让现代读者一首一首地阅读、品评,是很不现实的。因此从唐朝开始就有很多唐诗的选本,供广大读者阅读,其中最有影响、生命力最长的要推蘅塘退士编选的《唐诗三百首》。这一选本基本收录了唐代的重要诗人和主要作品。古诗、绝律诗、乐府等几部分都涵盖其中,分量适宜,并且近体多于古诗,易读易记,这些特点使它成为家喻户晓的选本。

\n

  我社出版的这本《唐诗三百首》即以蘅塘退士的选本为底本,在力求保留该版本原貌的基础上,也参阅了目所能及的其他选本,并作了如下的改进:

\n

  一、增加了译文。由于古文和现代语言有着千差万别,为了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原诗,我们尽力不失原作品的意境、构思、语言风格,对原文进行了一句一句的对译。

\n

  二、注释力求简洁、全面,为读者扫除阅读、理解的障碍。作者的生平仕履我们在注释中给予了简明扼要的介绍,对嵌在诗中的典故和与作品有关的史实我们也在注释中给予完整简练的解释,对生僻字我们作了注音和必要的释义。

\n

  三、“欣赏”文字不求面面俱到。“欣赏”的文字只是对读者的阅读理解起指引的作用,因此我们以简约、精当为主旨,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希望给读者留下审美再创造的余地。

\n

  四、配以精美的图片,它们均为古人所画。诗画同源是我国文化的特点,这些精美的配图不仅有助于理解诗意,而且本身也是艺术佳品,诗情画意、情景交融,实在是一种美的享受。

\n


借阅0

评论0

+收藏+书包